(1)專著:
《情感與現代政治:盧梭政治哲學研究》,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
《尋求合作共治——當代中國治理的哲學闡釋與價值取向》,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2)論文:
“‘同情’的政治哲學詮釋:定義、性質與類型”,《學海》,2016年第2期;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政治學》全文轉載;
“當代中國治理與現代自由理念”,《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5年第2期;
“穩定與良序社會——以當代中國治理中的國家—公民關系為視角”,《中國治理評論》(第6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12月;
“好人與好公民:一個政治倫理難題的亞里士多德解”,《武漢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政治學》全文轉載;
“城市興衰與國家演進的現代啟示”,第一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
“世界性城市的‘世界性’展現——以北京的城市建設定位為例”,第一作者,《中國行政管理》,2014年第1期;
“盧梭的啟蒙嘗試:以同情超越理性”,《社會科學戰線》,2013年第10期;
“盧梭‘美德共和國’的同情根源”,《政治思想史》,2013年第4期;
“典范選擇、領袖偏好與國家發展——新加坡經驗與中國現代轉型”,第二作者,《河北學刊》,2010年第5期;
“論多元文化主義對政治文化認同的強化——以美國社會為例”,第一作者,《太平洋學報》,2010年第3期;
“維權之道:利益轉化為權利的兩種路徑——以美國編劇罷工潮和中國農民工討薪風暴為例”,第一作者,《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在國家體系的轉變中突顯暴力的內在張力——對吉登斯理念的一個增補”,第一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從自我意識到階級意識——論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中的意識轉化”,《學海》,2010年第1期;
“事務問責與政協政治功能的重建”,第一作者,《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
“解讀“公意”:道德制高點的面紗——以盧梭<社會契約論>為文本依據”,第一作者,《學術研究》,2009年第8期;
“盧梭的百年中國境遇”,《新京報》,2012年6月30日C04版;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愛國主義理論研究”(2016);
(2)主持中國政法大學校級科研青年項目“當代西方愛國主義理論跟蹤研究”(2016);
(3)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4批面上一等資助項目“國家治理與公民生活——當代中國治理的哲學闡釋”(2013);
(4) 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推進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