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精品,男女一级特黄a大片,欧美女优视频福利入口,黄色www视频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師資隊伍 >> 專職教師 >> 政治學系 >> 教師 >> 正文
   

林存光


1966年生,山東濟寧人,1997年南開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委員。20047月至20074月,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后。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2015年度“中國政法大學優秀教師”。主要兼職:中國政治學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九三學社社中央思想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孔子研究院泰山學者特聘專家,中國孔子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中國政治思想史、先秦諸子學、中國儒學史、儒教中國問題研究、儒家政治哲學與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后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和主講過“中國農村政治分析”、“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潮”、“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中華文明通論”、“儒教中國問題研究”和“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等課程,其中“中國農村政治分析”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中國政法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聯系方式:lincunguang@163.com

學術著作

1、《“文明以止“: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與文明特性研究》,學習出版社2016年版,獨著。

2、《政治的境界——中國古典政治哲學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獨著。

3、《中國政治思想通史·秦漢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主編。

4、《傳統政治文化與現代政治文明——一項跨文化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參編,第十章“儒家式政治文明的傳統與現代”。

5、《中國古典和諧政治理念與治國方略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主編。

6、《孔子新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獨著。

7、《中外巨人傳——孟子》,遼海出版社2012年版,第一作者。

8、《與權力對話——儒家政治文化》,山東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一作者。

9、《比較政治文化導論——民主多樣性的理論思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參編,第一章第五節“中西政治統治方式的比較分析”。

10、《孔子評傳》,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作者。

11、《大愛無疆——〈墨子〉》,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作者。

12、《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2010年再版,參編。

13、《先秦諸子政治哲學研究》,遼海出版社2006年版,主編。

14、《儒家式政治文明及其現代轉向》,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主編。

15、《歷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與文化語境下的孔子和儒學》,齊魯書社2004年版,獨著。

16、《儒教中國的形成——早期儒學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進》,齊魯書社2003年版,獨著。

17、《修身·立業·治國——中華德治思想錄》,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參編。

18、《曠世大儒——孔子》,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一作者。

19、《恥——人之為人的底線》,紅旗出版社2000年版,獨著。

20、《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代表中國文化的三十本書》,遼寧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參編。

21、《莊子》,新蕾出版社1993年版,獨著。

22、《老子》,新蕾出版社1993年版,獨著。

學術論文

1、《春秋文化諸模式初論》,載《天津社會科學》1990年第2期,《新華文摘》1990年第7期全文轉載,獨著。

2、《孔子本體論“人學”論綱》,載《孔子研究》1990年第4期,獨著。

3、《先秦儒家道德觀的文化哲學透視——兼論先秦文化的轉型》,載《齊魯學刊》1990年第6期,獨著。

4、《經學式思維方式的文化學闡釋》,載《天津社會科學》1991年第1期,第一作者。

5、《試析先秦齊魯政治文化的差異性》,載《管子學刊》1991年第2期,第一作者。

6、《試論西周時期的政治思維》,載《齊魯學刊》1991年第4期,獨著。

7、《先秦智性文化模式論——儒道法三家理論建構的文化意旨》,載《天津社會科學》1993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1993年第3期全文轉載,獨著。

8、《漢代尊孔的政治文化意向探析》,載《齊魯學刊》1993年第6期,獨著。

9、《戰國諸子的孔子觀述評》,載《孔子研究》1994年第2期,獨著。

10、《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簡論》,載《管子學刊》1995年第3期,獨著。

11、《孔子觀種種之回顧與反省》,載《齊魯學刊》1996年第1期,獨著。

12、《中國文化的問題性——梁漱溟“文化問題論”的內在思維理路》,載《齊魯學刊》1998年第6期,獨著。

13、《意識形態與文化建設》,載《文化反思與文化建設》(論文集),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8年版,獨著。

14、《試論漢代“經”的意識形態杠桿作用》,載《朱子學刊》1998年第1輯,黃山書社1999年版,獨著。

15、《孔子:一個詮釋的神話》,載《齊魯學刊》2000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0年第10期全文轉載,第二作者。

16、《說“恥”》,載《東方道德研究》(第四輯),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0年版,獨著。

17、《漢代儒學的意識形態功能分析與批判》,載《孔子研究》2002年第1期,獨著。

18、《公與私——中國傳統思維偏向散論》,載《聊城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獨著。

19、《和與同——先秦諸子思維方式辨析之一》,載《中國傳統哲學的現代詮釋——12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論文集之二》,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獨著。

20、《哲學的盛宴——第十二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述記》,載《中國哲學的國際盛會——第十二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紀實》,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年版,獨著。

21、《文化的政治學——試論先秦儒家政治思維的文化取向》,載《天津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獨著。

22、《孔儒之學理解新論》,載《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第3期;另收入《“孔子與當代”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獨著。

23、《歷史的觀念與觀念的歷史——顧頡剛古史論的理念與方法》,載《齊魯學刊》2003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歷史學》2004年第3期全文轉載,獨著。

24、《儒家“恥”德與公民道德文明的教養》,載《道德與文明》2004年第1期,獨著。

25、《評估權力——試論漢代儒學復興的政治文化意蘊》,載《華僑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獨著。

26、《意識形態與文化的成長——試評反思儒學的兩種致思路向》,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4年第2期,獨著。

27、《傳統經學思維方式新詮》,載《管子學刊》2004年第1期,獨著。

28、《漢代經學的解釋學審視》,載《中國哲學》第二十五輯《經學今詮四編》,遼寧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獨著。

29、《韓非的政治學說述評》,載《政治學研究》2004年第1期,獨著。

30、《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孔子觀念的根本轉折》,載《孔子研究》2004年第3期,獨著。

31、《〈論語〉:一個哲學解釋學的文本》,載《東方道德研究》第八輯,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5年版,獨著。

32、《圣王崇拜:一種政治宗教》,載《王權與社會——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研究》,崇文書局2005年版,獨著。

33、《維新運動與孔子觀念的裂變》,載《齊魯學刊》2005年第5期,獨著。

34、《孔子與儒家之道及其當代相關性》,載《儒學評論》,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獨著。

35、《孔學新詮》,載《管子學刊》2006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6年第6期全文轉載,獨著。

36、《中國古典政治哲學論綱——一項基于中西比較視角的審視與分析》,載《天津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政治學》2006年第8期全文轉載,獨著。

37、《試論儒家的德性觀念及其關于“人”的文明教養觀》,載《思想家》第二輯,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另收入《儒學與實學及其現代價值》,齊魯書社2007年版,獨著。

38、《人治主義,抑或人本主義?——儒家政治思想觀念的一個分疏》,載《政治學研究》2007年第1期,第二作者。

39、《儒學的當代轉化:立場、信念與心態》,載《哲學動態》2007年第5期,獨著。

40、《復興儒教抑或回歸孔子——評蔣慶〈關于重建中國儒教的構想〉》,載confucius200020051228),收入《大陸新儒學評論》,線裝書局2007年版,獨著。

41、《“不完全的真理”更誤人——也讀李零先生的《喪家狗:我讀〈論語〉》,載confucius2000(2007515),獨著。

42、《儒家的仁愛政治觀與循吏文化》,載《孔子研究》2008年第5期;另收入《儒學評論》第五輯,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獨著。

43、《儒家的倫理觀念及其道德教化論——古典觀念、歷史實踐及其現代轉向》,載《中國思想與社會研究》第二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獨著。

44、《思想、社會與歷史——劉澤華先生的“王權主義”說評析》,載《天津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政治學》2009年第9期全文轉載,獨著。

45、《董仲舒“天人之學”再評價》,載《光明日報》2009720“國學版”,第二作者。

46、《轉換視角,重讀諸子——評劉緒義〈天人視界:先秦諸子發生學研究〉》,載《中國圖書評論》2009年第9期,獨著。

47、《“王權支配社會”釋義》,載《中西政治文化論叢》第七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獨著。

48、《孔子:中國文明的守望者》,載《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另收入《儒學的當代使命——紀念孔子誕辰25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卷二),九州出版社2010年版,獨著。

49、《也論國學研究的態度、立場與方法——評梁濤儒家道統論的“國學觀”》,載《學術界》2010年第2期,獨著。

50、《思者無疆——評劉剛、李冬君〈文化的江山〉》,載《中國圖書評論》2010年第2期,獨著。

51、《在學術與文明之間——關于儒家的一個概念分疏、歷史考察與未來展望》,載《齊魯學刊》2010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11年第2期全文轉載,第一作者。

52、《試論孔子的人類習性觀》,載《孔子學刊》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獨著。

53、《重讀中國古典政治哲學——兼論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諸范式》,載《政治思想史》2011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政治學》2011年第8期全文轉載,獨著。

54、《在自由與仁道之間——試論中西文明間的差異與對話》,載《第三屆世界儒學大會學術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年版,獨著。

55、《“文明以止”:中華民族理性的文明發展觀》,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64日和11日“哲學版”,第二作者。

56、《中國古典“和諧”理念及其政治含義論析》,載《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27月下,獨著。

57、《追求仁道的正義——古典儒家的正義論探析》,載《第四屆世界儒學大會學術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年版,獨著。

58、《和而不同與多元文化素養》,載《藝衡》第七輯,中國文聯出版社2012年版,獨著。

59、《董仲舒的天人之學及其政治含義再解讀》,載《政治思想史》2012年第3期,獨著。

60、《觀念與體制背反的歷史生存悖論——“官本位”的政治文化解讀》,載《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210月下,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政治學》2013年第2期全文轉載,獨著。

61、《天下為公:古典儒家的“大公政制”理想論綱》,載《北大中國文化研究》第二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獨著。

62、《修身以道:作為一種生活理念的古典儒學》,載《儒學評論》第八輯,河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另收入《藝衡》第九輯,中國書店2014年版,獨著。

63、《先秦儒家的道義論與參與式政治理念》,載《孔子學刊》第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一作者。

64、《孔門三弟子比較論說》,載《管子學刊》2013年第3期,第一作者。

65、《古典儒家政治哲學論綱》,載《天津社會科學》2013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政治學》2013年第12期全文轉載,第一作者。

66、《儒家的天人關系話語與仁道情懷的生態學意義》,載《天人之辨——儒學與生態文明》,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獨著。

67、《諸子百家:中華文明的精神軸心與自我詮釋》,載《齊魯文化研究》第十三輯,泰山出版社2013年版,獨著。

68、《節制權力,仰望真理——基于中國古典政治哲學之視角和帝制中國之歷史的反思》,《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46月上,獨著。

69、《大陸新儒學思潮平議》,《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730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14年第11期全文轉載,作者之一。

70、《重新發現儒家——秋風式“儒家論述”評析》,載《學術界》2014年第7期,第二作者。

71、《試論墨子“奉天法古”的治安策》,載《海岱學刊》2014年第一輯,齊魯書社2014年版,第二作者。

72、《天下為公:中、西、馬政治哲學會通對話的一種可能性》,載《孔子學刊》第五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一作者。

73、《儒家思想的多重面相——評方朝暉〈為“三綱”正名〉》,載《中國哲學史》2014年第3期,獨著。

74、《“民惟邦本”:政治的民本含義》,載《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新華文摘》2015年第1期論點摘編,獨著。

75、《讓孔子直通古今是不現實的——從政治思想史視野看“儒家憲政”論思潮》,《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1029日,作者之一。

76、《“民惟邦本”:政治的民本含義——“民本/民主”問題與古典儒家民本理念再反思與再檢討(一)》,載《儒藏論壇》第八輯,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獨著。

77、《王權主義與中國社會形態論——劉澤華先生的中國史觀述要及相關爭議評析》,載《反思中的思想世界——劉澤華先生八秩華誕紀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獨著。

78、《與命與仁:試論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載《孔子研究》2014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倫理學》2015年第3期全文轉載,另收入《中華民族精神追求與儒家文化——學習“四個講清楚”獲獎征文》,青島出版社2015年版,獨著。

79、《孔子形象的歷史變遷與時代轉換》,載《社會科學報》2015122日第6版,《紅旗文摘》2015年第4期摘編《看待孔子的四種眼光》,獨著。

80、《民惟邦本:政治的民本含義(二)》,載《儒藏論壇》第九輯,四川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獨著。

81、《儒家視域中的人際正義及其實踐性特征》,載《黑龍江社會科學》2015年第1期,獨著。

82、《商鞅之“法”的政治哲學反思——兼論法治的功能、價值和精神》,載《武漢大學學報》2015年第3期,第二作者。

83、《“文明以止”:中華文化的精華與精神》,載《2013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階段成果選編》(上),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二作者。

84、《破壞“三綱說的死軀殼”仍是當下歷史任務》,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629日評論版,另收入《中國學術評論2015——〈中國社會科學報〉評論集萃》,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獨著。

85、《先秦儒家的內圣外王觀》,載《衡水學院學報》2015年第3期,第一作者。

86、《得魚在筌: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芻議》,載《天府新論》201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政治學》2015年第9期全文轉載,獨著。

87、《道義和權威是否完全一致——與方朝暉教授商榷》,載《探索與爭鳴》2015年第6期,獨著。

88、《孔子的士人君子之學》,載《孔子文化與中國道路——孔子研究院“春秋講壇”學術講演錄》,山東友誼出版社2015年版,獨著。

89、《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載《光明日報》2015102802版(評論·觀點),獨著。

90、《商鞅農戰思想的價值論基礎》,載《江漢論壇》2015年第10期,第二作者。

91、《一個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儒學觀與文化主張——方克立先生學術思想述評》,載《海岱學刊》2015年第2期,齊魯書社2015年版,《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5期摘編,獨著。

92、《兼容并畜,綜合創新——當前思想理論的狀況與前景》,載《上海思想界》2015年第6期,作者之一。

主持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歷史上的孔子形象”(2001)。

2、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古典和諧政治理念與治國方略研究”(2007)。

3、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中國古典政治哲學研究——一種新的解讀范式”(2010)。

4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文明以止’: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與文明特性研究”(2011


XML 地圖 | Site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