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9日晚,由中國政法大學學生處、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與北京市高校國際政治研究分會主辦,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時政論壇協辦的《口述當代中國外交》系列講座在我校端升樓203教室舉辦。曾任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中聯部副部長的于洪君先生,應邀為我校師生帶來了主題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時代價值與歷史意義”的講座。講座由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國際政治系李群英教授主持。

(李群英教授主持講座)
講座主要內容回顧:
中俄關系可以說是當代世界最復雜、最重要的一對雙邊關系之一。2024年,恰逢中俄建交75周年之際,兩國關系面臨重大機遇與多種挑戰。
講座伊始,于大使對中(蘇)俄關系的歷史脈絡進行了梳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蘇聯政府第一個承認新中國;50年初中蘇兩國結盟,蘇聯為中國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50年代中期,中蘇關系生變;80年代末中蘇兩黨兩國關系實現完全正常化;90年代初蘇聯解體,中蘇關系逐步過渡為新時期的中俄關系,標志著雙方關系的新起點,隨后的葉利欽訪華和江澤民訪俄均為兩國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整個90年代,中俄雙方領導人多次互訪和會晤,中俄關系友好協作與務實合作全面推進。

(于洪君大使現場講述)
進入21世紀,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與時俱進、歷久彌堅。2001年簽署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雙方關系提供了長期穩定的法律保障。2011年,兩國關系進一步發展為“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2019年又提升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展現了兩國在更廣領域的深度合作意愿。
接著于大使生動闡述了蘇聯解體后中蘇關系平穩過渡到中俄關系的歷程,以及中俄從戰略伙伴發展到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歷程。中俄戰略伙伴關系的提出與建立,昭示著“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關系成為中俄共同選擇,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完全符合兩國根本利益,并對推動世界多極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中俄首腦互訪進行多次戰略磋商,大力推動解決中俄邊境歷史問題、促進中俄經貿合作,不斷為中俄合作深化創造更加良好的生態。
于大使特別提到,習近平成為國家主席以來,中俄關系進入到展示更大潛力與活力的新階段。2013年3月,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將中國的最大鄰國、與中國保有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俄羅斯作為首訪國,引起了更加廣泛的國際關注;此后,在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的直接指導和推動下,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呈現全方位發展、聯動性推進、高水平運行的新局面;2019年6月,習近平主席又一次訪問了俄羅斯。此訪期間,兩國元首共同確認,中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進入新時代。2023年3月,習近平再次當選國家主席之后首訪俄羅斯,預示著雙方高層互動進一步加強。2024年3月,普京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并于5月7日就職,普京宣布將再次訪問中國。

(同學們認真聆聽)
于大使指出,在當今風云變幻莫測的國際形勢中,中俄關系在“結伴而不結盟”的道路上闊步向前。近年來,世界進入變革加速與動蕩加劇的歷史過渡期。中俄兩國需要借助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共同應對地區和國際事務中層出不窮的風險和挑戰。
演講最后,于大使對新時代的中俄關系進行了高度評價。于大使強調,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不僅有助于兩國共同發展,還對維護全球和平、新世紀國際關系總體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前的國際政治和經濟格局中,中俄合作可以視為影響世界政治經濟局勢的關鍵力量。中俄戰略伙伴關系與時俱進、全面發展,既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符合人類社會根本訴求。
在交流互動環節,于大使詳細回答了同學提出的有關中俄關系在當前復雜政治環境中的發展前景、其他世界大國的外交行為對中俄關系可能造成的影響等問題,互動現場氣氛熱烈。
最后,本次講座在老師和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老師、同學們與于洪君大使合影)
(李琛峣 王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