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精品,男女一级特黄a大片,欧美女优视频福利入口,黄色www视频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黨團學工 >> 黨團學工 >> 正文

研究生第二課堂:學術思想與規范的養成 ——“社會保障專業研究生讀書會” 2024年第2期

作者:發布時間:2024-05-08閱讀數:

2024年4月12日上午8:30—11:00,2024年第2期社會保障專業研究生讀書會在研究生院教學圖書綜合樓0204教室舉行,本次讀書會圍繞“人類認識誤區及其糾正”和“公共決策環境、進程及其細節因素”的主題展開,張永理老師主持,由閆凱妮與王佳蕾兩位同學主講。

在“人類認識誤區及其糾正”這一主題中,第一位主講者閆愷妮同學分享的是美國經濟學家、制度經濟學的創始人托斯丹·本德·凡勃倫(也有的學者譯為“范伯倫”“韋布林”)(Thorstein Bunde Veblen,1857-1929)《有閑階級論——關于制度的經濟研究》(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An Economic Study of Institutions,1899)。該書的大陸中文翻譯本分別有:胡伊默翻譯的《有閑階級論》(中華書局,1936年版)、蔡受百翻譯的《有閑階級論》(商務印書館,1964初版,1997、2009、2011、2017、2018等多次再版)、錢厚默翻譯的《有閑階級論》(南海出版公司,2007年版)、趙伯英翻譯的《有閑階級論》(陜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李華夏翻譯的《有閑階級論》(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版)、程猛翻譯的《有閑階級論》(北京出版社,2012年版)、何志武和沈曉翻譯的《有閑階級論》(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年版)、駱忠武翻譯的《有閑階級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甘平翻譯的《有閑階級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李風華翻譯的《有閑階級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凌復華和彭婧珞翻譯的《有閑階級論》(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版)、任建國導讀注釋版的《論閑逸階級》(上海譯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年版)等10多個版本。本次讀書會選擇蔡受百先生翻譯的《有閑階級論》最新再版中文譯本。

閆愷妮同學主要從作者簡況、寫作背景、該書核心內容和閱讀啟發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并且作了全書的思維導圖。關于該書的核心思想,閆愷妮同學分享主要如下:《有閑階級論》以獨特的研究視角體現了作者學術思想上深刻的洞察力,此書一出版就產生了巨大影響。在中國有這么多的中文譯本也是鮮見,從一個側面也說明了該書在中國受關注的程度和它的巨大影響力!办乓韵M”(conspicuous consumption)與“凡勃倫效應”成為現今大家耳熟能詳的詞匯。凡勃倫認為,有閑并不是一種簡單的無所事事,而是一種社會現象,一種生活方式的體現。該書分析了有閑階級產生的基礎和主要特征:首先,有閑階級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有閑階級的出現與所有制的起源同時發生,它們是同一組經濟力量的結果,是同一個關于社會結構的一般性事實的不同方面。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財富的增加,一部分人逐漸脫離了物質生產的束縛,成為了有閑階級。有閑階級作為上層階級、特權階級、有產階級和富有階級,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不僅反映了個人的品味和追求,也會逐步影響了整個社會的消費觀念和消費傾向。其次,有閑階級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完全積極的。他們在追求休閑和享受的同時,也可能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如過度消費、奢侈浪費等。這些行為不僅對社會資源造成浪費,還可能加劇社會的不平等和矛盾。有閑階級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會的精英文化,他們的消費習慣和藝術品味往往能夠引領社會的潮流。然而,這種精英文化并不一定都是積極的,有時也可能成為一種保守的力量,例如,有閑階級所具有的尚武精神和信賴命運不適應工業生產,會成為工業社會發展的阻礙力量。

在概述該書的核心觀點后,閆愷妮同學又談到這本書對自己的啟示:

一是凡勃倫在書中采用比較的寫作方法,將有閑階級與勞動階級相對比,來論證有閑階級對于現代工業社會的阻礙作用,批判了有閑階級對于社會資源的浪費和加劇社會不平問題。

二是作者觀點新穎,視角獨特。這本書是研究在財產所有權或金錢關系的基礎上怎樣形成所謂有閑階級及其社會地位與作用,它從有閑階級談到制度,從心理學和歷史的角度闡述了制度的演變過程。這本書被稱為是制度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同時它在社會學領域也占有重要地位。凡勃倫拋棄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框架,創造性地從道德倫理視角看待資本主義體系,從人類學、心理學、生物學、考古學、宗教學等學科旁征博引,論述人類社會生產制度以及金錢制度的發展演化。

三是凡勃倫創造了明顯有閑、明顯浪費、代理有閑、代理浪費等新概念,明顯有閑是指不從事包含生產性的勞動,可以贏得聲望,從事不具有任何實用性、遠離大眾的、短期內不為社會創造任何價值的興趣愛好。為了進一步顯示其優越地位和證明自己的有閑程度,發展出了同樣不從事生產性勞動,只服侍于自己的代理有閑制度。有閑階級的代理有閑就是一批同樣不直接從事生產、專門服侍自己的私人奴仆,他們存在的唯一目的是體現主人的無上尊榮。明顯消費是有閑階級財富優勢的另一種證明。不僅他們的生活消費遠遠超過維持生存必要和健康所需的最低限度,所消費的物品更是經過挑選和特殊化的商品,例如奢侈品、珍稀物品和質量上乘的物品。

四是這本書也啟發了閆愷妮同學對于當前人們沉醉于消費主義陷阱現象的思考。凡勃倫在書中也向我們分析了在社會進程中,有閑階級對人類社會的觀念塑造——攀比心。消費主義的浪潮在這種攀比中覺醒,消費者對商品的欲望、需求變成了資本操縱的對象,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實際需求的滿足,而是不斷追求被制造出來、被刺激起來的欲望的滿足。但是追求這種大大超越生活需要的消費真的有意義嗎?

關于我們在今后的論文寫作中可以借鑒的內容,張老師閆愷妮同學分享的基礎上,在點評中補充道:

一是關于該書的標題。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1)要準確理解該書標題中的關鍵詞,特別是正標題中的leisure一詞和副標題中institution一詞。根據這本書的內容,正標題中的leisure是指time when one is free from work or duties of any kind;免于生產性活動或做事責任,這里的有閑不是指浪費時間或純閑逸時間(free time,spare time),而是上層階級的時間不用于從事生產性的工作。副標題中的制度用的是institution而不是system,rule,principle,也要弄清楚。Institution側重于歷史演變角度的習俗等的制度化、俗成化、習俗化、慣例化、制度化(如生活慣例、風俗規則等);System側重于社會結構或人體結構等的系統化、體系化、制度化(如社會制度、消化系統、理論體系、鐵路系統等);Rule側重于法律、規則等的規則化、法則化、規章化(如規章制度、清規戒律等);Principle側重于基本信條、本原、道義、科學原理或一般因果律等的準則化、原則化、原理化(如幾何原理、宗教信條、道德規范等)!队虚e階級論》從歷史發展分析和制度變遷角度分析有閑階級的產生、歷史演變和在當今的變化狀況以及它的地位與作用等。例如,作者把人類歷史分為野蠻時代----未開化時代----手工業時代----機器方法時代的制度歷史進化過程,并且以此為歷史發展脈絡分析有閑階級,契合institution一詞。凡勃倫使用institution,這里的制度是指從歷史上延續下來的,約定俗成的習慣,發展成了制度,即習俗制度化。把關鍵詞的含義弄明白了,再讀這本書的內容就容易多了。我們今后寫作中要注意關鍵詞翻譯的精確性。(2)要學習該書標題的言簡意賅的表述方式,該書正標題本身就是非常新穎、醒目且畫龍點睛式的簡潔表達。以前從沒有哪位學者以“有閑階級”(the Leisure Class)為標題并且進行系統地理論分析,作者自創the Leisure Class這一原創性基本概念并且深入研究,研究視角獨特,研究內容新穎,該書標題本身也是最好的開創性研究,是學術研究創新性的典范。

二是關于該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比較分析方法。在這本書中,作者把比較分析的方法運用得非常充分,并且貫穿全書。凡勃倫在書中運用了比較分析方法,融入心理學和社會學理論和方法,將有閑階級與勞動階級的生活方式及其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變化進行了對比。從不同側面論述有閑階級(在全書其它地方也叫上層階級、上等階級、貴族階級、有產階級、富裕階級、富有階級、上流社會、古代的文化階級等,強調其身份差別和血統論上的高門望族等)與勞動階級(在全書其它地方也叫下層階級、貧困階級、赤貧階級、技工階級、下層中產階級等,強調其苦工賤役、勤奮儉約和貧困、屈服等)。作者還從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的角度來分析有閑階級的行為,可以看作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的一個補充。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是極其有力的,其直接深入到生產領域,貫穿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控制以及相應的分配領域,可以說抓住了經濟社會生活中最核心的內容。在消費領域的分析,凡勃倫融入心理學理論,思考人性是如何影響消費與生產,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豐富了以往經濟學理論。(2)歷史分析方法。這本書里的制度是指從歷史上延續下來的,約定俗成的習慣發展成了制度,即習俗制度化。作者凡勃倫將人類歷史的發展劃分為野蠻時代----未開化時代----手工業時代----機器時代,運用歷史分析的方法,按照歷史脈絡分析有閑階級是如何產生,他們的生活又是如何影響社會生產和個人性格。在歷史起源上,從財產所有權(金錢關系)基礎上論述的有閑階級的形成、地位和作用(價值),從心理學和歷史的角度闡述了制度的演變過程。(3)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從全書中的歷史現象梳理來看,凡勃倫以社會心理學(自尊心、虛榮心)為基礎,輔之以人種學(性格)、文化史(習慣)、生物學(本能)、自然歷史(移民史、殖民史、考古學等)、宗教學(思想)等材料,跨多個學科旁征博引,論述人類社會生產制度以及金錢制度的發展演化,體現了作者凡勃倫廣博的視野和豐富的學識。另外提一下:我這里沒有提到社會學、管理學、政治學、行政學,1899年這本書出版的時候社會學剛誕生不久,現代意義上的管理學、政治學、行政學還沒有成為獨立的學科。

三是關于該書的研究或寫作素材。與笛卡爾的純思辨哲學思考寫成的《第一哲學沉思集》和達爾文環球考察獲得的第一手材料等寫出的《物種起源》不同,凡勃倫在研究的取材、素材與論據方面,該書原序第一頁就明確告訴讀者作者本人“總是盡量憑直接觀察或通過盡人皆知的事物從日常生活中汲取!痹诘诰耪轮凶髡哂终f“這里所持的見解,除了對眼前一些日常事實的散漫的觀察以外,簡直無法獲得具體資料的支持。論證要求其完整,似乎就不得不乞助于對日常事實的這類散漫的觀察,而在這方面的敘述,即使像這里所做的那樣但略舉其概要,也很難避免平凡和冗沓之弊!弊髡呱朴趶娜粘I钌踔寥藗兪煲暉o睹的社會現象中發現、歸納事物后面的本質問題,體現了作者敏銳的洞察力和反思性的研究分析能力,頗類似于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說的“處處留心皆學問”,這也許是這本書讀者眾多、影響力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習作者在學術研究中關于研究素材的選取有助于我們學術研究中的洞察力、觀察力的培育,在生活中發現學術問題,作接地氣的研究。

四是關于該書中的學術觀點創新。這本書中有很多學術創新點,對我們論文寫作有借鑒意義的簡單舉幾例如下:(1)新視角。不同于馬克思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和階級斗爭理論為基礎論證社會發展,也有別于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中生產、交換、成本、利潤、市場等為核心的分析,凡勃倫從社會心理(精神層面)和社會結構的角度,分析經濟行為(勞動行為、生產行為、消費行為),不是從成本—收益、利潤、價格的角度分析經濟行為及其背后的社會制度及其變遷,側重于歷史性考察特殊群體的消費行為及其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變化,創立了制度經濟學,從新視角專門系統研究有閑階級的方方面面。(2)新詞匯(新學術概念)的提出及其闡釋。除了前面的“有閑階級”(即從事非生產性業務如政治、戰爭、宗教信仰、運動比賽、打獵、學術研究等,不參加一切有實用的工作如體力勞動、生產工作、同謀生直接有關的日常工作等,并且認為生產勞動是低賤的、有損體面的、不雅的、歧視性的、粗鄙的、被蔑視的、惹人厭惡的、低人一等的、不光彩的、在道義上是不允許的、是同高潔的生活不相容的,有閑是一種業務、一種職務、一種生活方式,是保持身份的、禮俗上的一個必要條件。)還有代理有閑(vicarious leisure)、代理消費、明顯有閑、明顯浪費等新創立的概念,并且進行詳細的界定,嚴謹規范。(3)對浪費性消費的分析,突破了一般人的常識認知,理論上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從純經濟的角度看,在一般人的眼里是純粹浪費的消費,無益于人類生活的提高或人類幸福。但是從特權階級、上層階級、有閑階級的角度來看,浪費性消費是一種榮譽,是體現身份差別的一種標志,是顯示自己的優越和高人一等的一種體現,也是滿足競賽心理和歧視性對比(自尊心和虛榮心)的要求,是博取榮譽的一種手段。明顯浪費并不是浪費或精力的誤用,而是有閑階級有目的的刻意追求,以顯示自己的優越、高貴、榮譽等,為他們提供了精神福利(炫耀效果),是他們生活方式中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符合他們的榮譽性浪費準則和勞力浪費準則。(4)對有閑階級的特點、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作者通過系統論證得出結論:有閑階級是一個保守的階級。在社會進化過程中,有閑階級的作用是對社會的動向從中阻撓,保留腐朽、落后的事物。有閑階級的生活方式對社會風氣和人類性格起著引領、示范作用。保守性、寄生性是其基本特征。

五是作者的批判立場和開宗明義點明主題的文風。作者在原序一開始就開門見山地表明“本書的主旨在于討論作為現代生活中一個經濟因素的有閑階級的地位和價值”。這些都為我們今后的學術論文寫作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鑒。

在“公共決策環境、進程及其細節因素”主題中,第二位主講者王佳蕾同學分享了由美國學者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1912--1989)寫的《愚政進行曲:從木馬屠城到越南戰爭》(The March of Folly:From Troy to Vietnam,1984)。本次讀書會采用的是孟慶亮翻譯的《愚政進行曲:從木馬屠城到越南戰爭》(中信出版社,2016)中文譯本。

王佳蕾的分享內容主要是:在這本書中,這位獲得過普利策獎的歷史學家塔奇曼選擇了最大膽、最強烈的主題,即歷史上政府在管理方面無處不在的愚蠢荒唐行徑。從古希臘時期的特洛伊木馬到二戰后美國在越南戰爭的失敗與撤退,塔奇曼用生動形象的筆觸,從眾多例子中得出自己的結論:愚政就是政府無視各種可行的替代方案,一味追求與自身利益相左的政策的行為。該書中極其詳盡地描述了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四大著名典型案例:特洛伊戰爭后該城陷落被屠城(約公元前1193年)、文藝復興時期教皇的所作所為導致羅馬教廷的分裂(1470-1530)、英國喬治三世統治時期失去美洲殖民地(1763-1783),以及美國政府在越戰時期堅持自欺欺人導致潰敗與國家創傷(1945-1973),都是自掘陷阱的行為和最終難以自拔,政府的荒唐愚蠢行為可謂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在《愚政進行曲》中,揭示的一個幾乎“反常識”的真相:政治是由最聰明的人組成的,卻總是做出最愚蠢的決策。每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各國領導人,幾乎都深知治國之術和權力游戲,卻同時陷入驚人的集體愚蠢、迷之自信,這些聰明絕頂的職業政客,親手將人類文明拖入了毀滅性的大災難。

隨后,王佳蕾同學談到這本書對自己寫作的啟示,簡要歸納如下:一是角度新穎,讀起來生動有趣,也引發讀者的思考。塔奇曼擅長書寫歷史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引領讀者走向歷史的另一面。例如,在該書中特洛伊戰爭不再是恢宏史詩,獨立戰爭也不僅體現了英國的愚蠢和美國的奮進。人類歷史中充滿了愚蠢和理性的拉鋸,遺憾的是,在這本書所探討的歷史案例中,人類的罪惡和非理性占了上風,而由于政府機構、集體統治者們變化無常的決策所帶來的惡果,這樣的教訓至今依然屢屢發生。二是題材廣闊,易讀性、可讀性強。塔奇曼認為自己是個講故事的人,只不過她講的確有其事,并非虛構。她主張把歷史看作具有可讀性的故事,對她來說,關鍵的是人們的感受和言行;相比這些,像社會流動性、合法性、投資比率和工作觀念之類的問題是次要的。她反復強調事件、人物以及地域的獨特性。

關于對我們寫作中的有益借鑒,張老師在點評中重點作了如下補充:

一是關于該書標題。這本書的正標題(The March of Folly)畫龍點睛,點明該書主題,副標題清晰明了,限定了該書所探討的具體內容。結合以前我們讀書會中的專著,好的題目都有這些共同的突出特征,我們要學會洋為中用。另外,從專業的角度看,這本書也可以看作應急管理、公共管理領域的專業書,尤其是公共政策方面,是制造風險還是防范風險,還可以把這本書同作者在更早時候(1962年)出版的另外一本書《八月炮火》合在一起讀,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多次提到《八月炮火》,稱贊說這本書對他影響很大。

二是關于框架結構設計。從該書中目錄來看,是典型的總(第一章 背道而馳)—--分(第二章至第五章 四個典型案例分析)--—總(結語 船尾的明燈)的結構安排。這本書結構完整。第一章“背道而馳”引出問題:現實中政府應是由聰明的人來進行管理的,那為什么實際情況是一些領導者愚蠢至極甚至對國家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第二章至第五章是主體部分,按照時間順序選取不同時期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佐證。最后一章“結語”,對第二章到第五章的案例進行總結,概括了政府中的管理者愚蠢的表現及產生原因。第一章“背道而馳”和最后一章“結語”前后呼應,論點凝練和重要結論都在其中,再附加“參考文獻”和“索引”,全書結構清晰完整,是案例分析這類研究的范本。

三是關于案例選擇與描述。從該書中共選取的四個案例即特洛伊木馬屠城、文藝復興時期的教皇、英國失去美洲殖民地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自欺欺人看,是眾所皆知的典型案例,符合案例選擇的典型性、獨特性、顯著性、影響性要求。而且作者關于這四個案例的歷史敘述及其內在邏輯、對案例中的關鍵細節、決策人物的性格等的刻畫都是案例描述的典范。例如,木馬屠城中特洛伊的失敗是由于領導者無視風險的存在并且厭惡和躲避風險,文藝復興時期的羅馬教皇揮霍無度,自私自利從而導致教會的分裂,英國之所以會失去美洲殖民地是因為其不斷的引發問題而不去解決,美國在越南戰爭的表現可以看出美國決策者的傲慢自負。每個案例既相同也不同,側重點各有差異,但均是“愚政”的典型表現。四個案例介紹詳細且不枯燥,作者從一種不同的歷史視角來介紹案例,內容十分詳細,但因為角度不同,內容顯得非常有趣,并不覺得枯燥;四個案例有明顯的階段性,是隨著時間遞增而選擇的案例,這也表明了作者的觀點,“愚政”的行為是在不斷發生的。這啟示我們如何選取案例是有價值的,在作案例分析時,需要嚴格篩選,選擇合適典型的例子。

四是關于反向理性思考。在歷史上很多時候,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統治者是高貴的、英明的。統治者的決策是為民眾謀福利的、解決民眾的苦難的。作者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反向證明,很多統治者是愚蠢的,其決策及其政府管理不但沒有解決危機,反而是引發危機或造成更大的危機;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制造問題甚至使原有問題更加惡化;不是救火、滅火,而是火上澆油。文藝復興時期的羅馬教皇都沒有雄才大略,他們的腐敗、自私、玩忽職守和無視風險是文藝復興的蓬勃發展的致因。美洲殖民地時期的英國對這塊飛地之一的美國的政策實際上起到了緣木求魚的作用,緩慢積累和不斷加深的危機導致了英國的全面失敗。在歷史的重要時刻,一些關鍵人物的決策不但使自己走上了自我毀滅之路,同時還給國家、民族和社會帶來滅頂之災。吊詭的是,歷史上很多最聰明的人做出的卻是最愚蠢的決策,主要原因是他們的自負、傲慢、輕敵、無知甚至自我催眠,還有其性格等綜合因素的作用。這一點啟示我們,在學術研究中保持開放心態、培養反向理性思考的習慣至關重要。


附件1:本期閱讀書目使用版本


1、(美)凡勃倫:《有閑階級論:關于制度的經濟研究》(1899),蔡受百譯,商務印書館,2018。

2、(美)巴巴拉.W.塔奇曼:《愚政進行曲:從木馬屠城到越南戰爭》(1984),孟慶亮譯,中信出版社,2016。


附件2:研究生第二課堂(社會保障專業讀書會)介紹


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生第二課堂《學術思想與規范的養成——社會保障專業讀書會》是在張永理老師指導下,為全日制專業研究生課外開設的公益課程,旨在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術觀點與思想、思維邏輯、科學方法和學術研究規范。讀書會的方式是學生通過閱讀學術名著發現和找到其中的寫作與學術研究邏輯,在精讀名著之后以課堂PPT展示的方式學習名著中的問題意識(觀念)、思維(邏輯)、態度(倫理)、立場、方法、文風(規范)等方面,按照專題形式進行研讀,從學術立場、學術觀點、內在邏輯、框架設計、材料選擇、論證過程、寫作風格、研究方法運用及其技巧等方面進行系統探討,消除目前學術研究中出現的某些想當然、自不知的常識性低級錯誤,學生在經典著作閱讀中獲得成長,培養真正具有初步的學術研究和學位論文寫作的科學規范與素養技能。

張永理老師自2012年起開設公益性碩士生的第二課堂《學術思想與規范的養成》,由老師開列經典書目閱讀清單,并且每半年更新一次閱讀書目清單內容,在春季、秋季持續開設,學生根據書單的安排,每2周舉行一次,每年16-20次。每次由1-3位學生線下根據閱讀要求主講所讀名著,介紹名著內容及其對學術研究方面的啟示,隨后老師逐一進行點評并且補充完善。至今一共舉辦130多次,期間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治政策和老師出國訪學有過短暫中斷,2023年初新冠疫情結束后恢復讀書會活動。


學院動態
通知公告
學術科研資訊
XML 地圖 | Sitemap 地圖